浩富集團 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 若網頁無法顯示請點選 連結 |
![]() |
台灣財會稅務 |
公司申請停業 注意三要點 |
中國財會稅務、法律事務 |
重磅:外資企業資金周轉有更多限制了! |
台灣法律 |
保險法107條修正後 15歲以下兒童仍可買多張保單 |
美國稅務 |
年底省稅 可朝2方向規畫 |
財富管理暨國際稅務 |
閉鎖性控股 家族傳承利器 |
總體經濟暨產業議題 |
全球經濟復甦V→U 第二波疫情警報大響 |
台灣外銷轉機在哪?Google:布局數位轉型與跨境電商,瞄準東南亞市場 |
浩富最新消息 |
【浩富行動APP】貼心的『財、稅、會、法』 行動諮詢平台! |
浩富集團偕同其商務聯盟,推出財、稅、會、法行動諮詢平台--浩富行動APP: |
下載APP並註冊會員,獲獨享服務:
浩富APP下載 QR Code:
|
![]() |
Top |
台灣財會稅務 |
公司申請停業 注意三要點 |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不少業者可能不堪連月虧損,有意暫停營業。台北國稅局提醒,營業人申請停業有三點注意。第一,申請停業後無論盈虧,都必須申報當期營業稅;第二,後續若經手扣繳項目,仍有義務申報扣繳;第三,停業申請最長一年,不過後續年度申請展延無次數限制。官員表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行各業營運都受到嚴峻衝擊,營業人如果打算在疫情趨緩前暫停營業,首先要留意的是最後一期申報義務。 官員表示,營業人申請停業的當期營業稅,不論有無實際銷售額,都必須於次月15日前,填具營業稅申報書,並檢附退抵稅款等其他有關文件,向所在地國稅局申報銷售額、應納或溢付營業稅額;完成當期申報後,下一期開始才可以免除逐期申報營業稅的義務。 除了營業稅之外,營業人也是法定的扣繳義務人,依據《所得稅法》相關規定,業者若是在停業前,甚至停業後仍持續有諸如店面租金、員工薪資等支出,相關的扣繳義務也不會改變,不僅須在給付當下扣繳稅款,還必須於相關款項給付隔月繳納已扣繳稅款,並於隔年1月辦理各類所得扣繳憑單申報。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是在今年年初爆發,官員提醒,很多業者雖然已經停業,但是今年仍有部分扣繳稅額,別忘記明年1月還是要申報扣繳憑單。 官員表示,依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1條規定,營業人欲暫停營業,應於停業前先向所在地國稅局申報核備,每次停業期間最長不得超過一年,若仍打算繼續停業,可於停業期間屆滿前向國稅局申報展延停業期間。 官員表示,跟許多的稅務展延不同,停業展延並沒有次數限制,業者可以休息至合適時機,再次重新出發。 ![]() |
【2020/5/21 載自 經濟日報】 |
浩富解讀 |
當企業或店家營運受到突發事故影響而面臨經營困難或資金收入短缺等困境,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旅遊、餐飲及實體店面等業者營運,如果這些問題無法在短期間內解決或改善時,申請暫停營業暫緩持續支出壓力,視所營業之經營環境改善及營運資金籌措穩定後,再重新出發,也是經營者在結束營業以外可思考的選擇。 惟暫停營業期間,仍有應盡的相關稅務義務,除新聞中稅局官員所提之停業當期營業稅申報及給付所得之扣繳義務外,也須於規定時限內辦理營所稅申報。提醒經營業者如申請暫停營業,須留意應申報稅務事項及時程,以避免遺漏申報而受罰。 本公司備有專業團隊,隨時掌握各項政策與稅務的更動,為客戶謀求最大的優勢與經營效率,詳洽本公司專業會計師。 |
Top |
中國財會稅務、法律事務 |
重磅:外資企業資金周轉有更多限制了! |
疫情過後,面對企業幾個月未開業導致的資金緊張,許多企業主急著投入資金給企業來周轉、支付薪水房租,以解燃眉之急。 然而外資企業要特別注意了,依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實施細則」,自2020年6月1日起,境內居民和境內非居民之間的人民幣收付,都將要受到全面限制了,也就是說: 舉例:在中國的境外身份個人(包括港澳台胞)在境內所開立的人民幣帳戶要把人民幣匯給境內企業,就要由境內企業做間接申報的動作,按規定填寫《涉外收入申報單》包括說明資金來源及資金用途,標明「收到境內非居民款項」字樣,否則匯款可能會被退回。同時若境內企業向境內非居民匯款,比如支付境內港澳台籍員工薪資,也要由境內企業填寫《對外付款通知書》說明交易性質並標明「向境內非居民支付款項」字樣,才能順利付款。 但是:境內居民個人和境內非居民個人之間通過境內銀行的匯款暫時還是不用申報的。同時目前觀察到:此規定還是各別銀行要求不同執行力度不同,有部分銀行已經要求每月支付薪資給境內非居民個人時都要做一次申報,部分銀行還尚未全面實施,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銀行開始按照規定執行了,應該注意後續的發展。 |
【2020/6/22 載自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 |
浩富解讀 |
建議客戶:
|
Top |
台灣法律 |
保險法107條修正後 15歲以下兒童仍可買多張保單 |
保險法第107條將於明(10)日公告,本次修訂對15足歲以下投保者影響最大,依現行規範15足歲以下傳統型保單僅能以返還所繳保險費加計利息設計,投資型商品只能以返還保單帳戶價值方式給付,意味著15足歲以下兒童並無法享有真正的身故保障,萬一發生事故時僅能拿回自己所繳的保費或累積的帳戶價值,實際並無保險保障來分散所承擔的死亡風險。 立委修改保險法107條的美意,是希望未滿15歲以下兒童若不幸身故,不要只能退還保險費加計利息,而能有一定程度的保障,因此評估15足歲以下孩童也應享有保險所帶來風險分散的好處,因此著手修訂保險法第107條,讓這個年齡區間兒童也能享有身故保障,但兼顧道德風險考量,設定身故保障需以遺產稅喪葬費用扣除額的一半為限,以目前的規範即以61.5萬元為身故保障上限。 壽險公會表示,經與主管機關溝通後,現行退還保險費加計利息予要保人的作法並未違反法令規範,因此現行以身故退還所繳保險費的壽險及綜合型商品,含住院醫療、重疾或長照等,仍可繼續銷售,至於7月1日後的壽險商品,若15足歲以下也需符合門檻法則,則需提供具喪葬費用之給付內容並列入通算,但考量立法原意及市場需求,如於首張61.5萬元保單投保後,想再投保第二張以上時,需簽署同意聲明書後才可投保,目的是為協助要保人瞭解在15足歲前身故時,超出額度部分將採退還保費處理,所以保險法第107條修訂實施後,兒童仍可購買多張保單,充分為未來保險風險進行規劃。 壽險公會表示,目前至少有國泰、富邦、中國、新光、台壽及全球等六家保險業者將於保險法第107條生效後,立即推出具喪葬費用給付的保險商品供民眾投保,除原有的保險商品外,兒童更可藉由本次保險法修訂而買到具身故保障之商品,建議家長可先盤點自家寶貝的保險缺口,盡快補足小朋友的保障。 |
【2020/6/9 載自 聯合新聞網】 |
浩富解讀 |
為維護保險保障權益,並防範道德風險,本次修正前保險法第107條第1項規定,未滿十五歲之未成年人訂立之人壽保險契約,死亡給付於其滿十五歲之日起發生效力;若於十五歲前死亡,保險人得加計利息退還保險費,或返還投資型保險專設帳簿之帳戶價值。惟一百零七年十月普悠瑪事故中,十五歲以下的罹難者,因前述規定,無法領取身故保險金。 故本次保險法修法方向,採「限制死亡保險金額」並以喪葬費用為限,以兼顧道德風險及人性尊嚴,並避免日後產生爭議。新修第107條第1項、第2項規定,除喪葬費用之給付外,其餘死亡給付之約定於被保險人滿十五歲時始生效力;喪葬費用之保險金額,不得超過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第1項第10款有關遺產稅喪葬費用扣除額之一半。但是考量立法原意及市場需求,如於首張61.5萬元保單投保後,想再投保第二張以上時,需簽屬同意聲明書後才可投保,目的是為協助要保人瞭解在15足歲前身故時,超出額度部分將採退還保費處理。 如有任何保險法法律問題,均請洽浩富專業法律團隊。 |
Top |
美國稅務 |
年底省稅 可朝2方向規畫 |
新稅法個人優惠條款至2025年底到期,公司優惠條款永久,民眾應對稅法變化有所認知,並找出最佳策略。把握好年底的最後階段,仍有機會降低來年稅季要付的稅款。
|
【2020/1/5 載自 世界日報】 |
浩富解讀 |
2019年美國個人稅稅務申報截止日(2020/7/15)即將到期。建議美國納稅義務人盡快檢視個人稅務狀況,諮詢專業會計師的意見。浩富集團具有多年專業美國稅務經驗的執業會計師,可協助您符合各項稅務規範。 |
Top |
財富管理暨國際稅務 |
閉鎖性控股 家族傳承利器 |
家族企業成為上市櫃公司後,創辦人的經營權傳承問題就會浮現。會計師指出,近年閉鎖性控股公司成為一項有利的傳承工具,創辦人或大股東可活用控股公司章程,運用限制股權轉讓、發行「黃金股」等方式,解決日後股權分散、家族成員爭奪經營權等問題。 《公司法》於2018年修訂後,閉鎖性公司成為家族企業重要傳承工具,包括近期在媒體上公開的大立光在內,已有不少上市櫃的家族企業,愈來愈傾向考慮成立閉鎖性公司的控股方式,穩固家族經營權。 根據新版公司法第356-1條,閉鎖性公司是指股東人數不超過50人,並於章程定有股分轉讓限制的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其實在過去,一般公司原則上並不能限制股權轉讓,因此閉鎖性公司對於創業家族最大的優勢,在於可有效限制股權外流。 閉鎖性公司在特別股的設定上又比一般公司更有彈性,能夠在章程中規範,讓特別股的股東行使複數表決權或對於特定事項的否決權。尤其以特定事項否決權而言,諸如重大投資決定、企業轉型,甚至是處分資產等重要決定,都可以是特定事項。 坊間將這些特別股稱為「黃金股」,因為就實務上而言,否決權就相當於最終決定權,黃金股本身在章程所規範的重大議題上,就會有直接的控制力,不必依多數決而定。 所謂的特定事項否決權,包括解散、清算、章程修改甚至是併購,都可以是所謂的特定事項,章程中作此設定後,企業第一代創辦人若擔心經營方針的問題,可以將黃金股留在自己手中,或是交付未來屬意的接班人。 譬如已上市櫃的家族企業,成立閉鎖性控股公司後,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上市櫃子公司的股權,可以運用黃金股的機制,將處分子公司股權列為可否決的特定事項,將黃金股交付接班人,就比較不須擔心未來家族鬩牆,導致所控股權因多數決而外流等問題。 |
【2020/6/2 載自 經濟日報】 |
浩富解讀 |
一般股份有限公司之股票是自由轉讓,很容易造成自家股票外流,讓有心人士搶奪經營權,控股公司透過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的設計,可於章程限制股權轉讓,亦可設計「黃金股」來避免許多因多數決產生的相關問題,達到家族傳承,穩固家族經營權。 本公司備有財、稅、會、法等各領域專家,歡迎洽詢本公司專業團隊。 |
Top |
總體經濟暨產業議題 |
全球經濟復甦V→U 第二波疫情警報大響 |
美國、巴西及印度的新冠肺炎病例激增、德國疫情也有擴大之勢,加上南韓衛生當局首度承認正在對抗第二波疫情,市場專家擔心,隱隱浮現的第二波疫情可能迫使企業繼續停業、消費者減少支出,全球經濟復甦恐怕會由V型轉向U型,避險買盤支撐金價逼近七年半高點。 世界衛生組織(WHO)21日指出,在最近24小時內全球新增18萬3,020個病例,新確診人數創下單日新高,以巴西5萬4,771例最多,美國3萬6,617例居次,第三是印度的逾1萬5,400例,德國與澳洲也出現新疫情。迄今全球總計有870萬8,008人確診,46萬1,715人死亡,每天新增4,743人病故,美洲就占了三分之二以上。 南韓21日首度承認第二波疫情來襲,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部長鄭銀敬說,情況很明顯,5月初的一個國定假日周末是新一波疫情起源,疫情集中在先前病例非常少的首爾首都圈。鄭銀敬說:「在首都圈,第一波疫情在2-3月和3-4月延燒,而5月假日引發的第二波疫情正在蔓延。」南韓每日約新增19人確診,專家警告說,以此速度推估,下月每日新增病例將多達800人。 豐業銀行駐新加坡亞太經濟主管麥卡利說:「抗疫距離結束還很遠。」「先進經濟體爆發第二波疫情對於剛開始復甦的全球經濟構成重大風險。」彭博經濟研究追蹤的高頻數據顯示,隨著封鎖限制的鬆綁,交通、餐飲業的生意持續有起色,但若新增病例劇增,可能危及、甚至逆轉此一趨勢。 歐洲與美國部分地區逐步解封,使經濟學家認為V型復甦有望,但新增病例數再度快速增加,將威脅經濟復甦,德銀首席經濟學家史洛克說,疫情捲土重來將使V型復甦朝U型復甦偏移。 投資人擔心疫情再起威脅復甦力道,避險買盤推升現貨金價漲0.2%,報每英兩1,748.05美元,距離七年半高點僅差不到17美元。 |
【2020/6/23 載自 經濟日報】 |
Top |
台灣外銷轉機在哪?Google:布局數位轉型與跨境電商,瞄準東南亞市場 |
當台灣疫情趨緩之下,Google建議中小企業趁早掌握成長契機與「台灣正夯」趨勢進行超前部署,強調「跨境電商」是台灣中小企業走向海外的重要經營模式,面對未來發展,也提出數位力如同防疫力的觀點,能讓中小企業面對產業與市場變遷有所因應。 投入跨境電商拓展海外商機 Google 18日發表與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台灣經濟研究院以及國際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Ipsos)合作的「台灣企業跨境關鍵報告2.0」。 這份報告提及目前台灣有97%為中小企業,目前仍以國內市場為主,其出口成長動能已在2018年「由負轉正」;然而中小企業從事外銷的比例僅3.4%,儘管沒有那麼興盛,當中卻有70%採用網路行銷,並透過跨境電商進行出口,激發新的思維。 ![]() 這次參與調查的中小企業,有超過50%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在過去一年獲得跨境銷售額正成長的發展;不過中小企業出口占營業額的比例目前約為11%,仍有很大的銷售成長空間。 這次報告發現未來一年內計畫發展跨境電商的籌備期中小企業,有77%面臨物流、金流、客服等營運問題,其中超過70%的中小企業認為可以透過「大型電商平台」改善營運流程。至於已經開啟跨境電商營運的發展期中小企業,多數則將營運目標轉為深耕市場,有76%的中小企業預計運用「品牌官網」進行跨境銷售,建立品牌價值與差異性。 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表示,疫情趨緩後Google將持續協助中小企業達成「振興」與「轉型」2大關鍵,提早布局市場,要讓隱形MIT興起新一波風潮,並且掌握「數位出口」能力以拓展海外商機。 為何選擇進軍東南亞市場? 根據Google搜尋資料顯示,「Made in Taiwan」相關字詞搜尋量在2019年於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市場的搜尋量年增15%以上,可見台灣品牌於東南亞市場具備高度發展潛力。Google台灣客戶行銷解決方案副總經理林明展透露,東南亞早有華人社群,對於MIT印象也不錯。 林明展也提出有趣的觀察,從Google的數據來看,東南亞關於旅遊的關鍵字搜尋並未受到疫情影響而減緩,人人彷彿時時刻刻準備著,等待國境管制解封就要飛出國。 進一步來看,15~64歲的主要消費人口於東南亞市場比例高達93%,優於歐美以及其他市場。而東南亞民眾的網路黏著度日益增加,全球每日手機上網時間最高的國家中有4個位於東南亞,預估到了2025年網路交易金額相較2019年將成長3倍,顯見台灣中小企業可將東南亞視為發展跨境電商的目標市場。 林明展認為台灣中小企業可以運用東南亞市場對台灣的關注度及其成長潛力,先從這個區域起步累積跨境電商經驗,未來可再逐步拓展到整個亞洲、甚至全球市場。 進行跨境電商營運,中小企業會面對不同階段的挑戰,可以依據自身目標與商業需求,採取大型電商平台(如Lazada、Amazon、eBay等)與自有品牌官網的混合經營模式,運用各自的優點來解決流量昂貴、價格競爭等痛點。 |
【2020/6/18 載自 TechNews科技新報】 |
Top |
![]() |